肺心病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疾病,此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以寒冷、高原、农村地区吸烟者患病率为高。此病绝大多数是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心力衰竭。相信此病在其他方面,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了解,比如症状、日常注意事项等等,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肺心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下的肺心病。
肺心病在中医范畴称为喘症。喘证是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肺气壅塞,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喘证作为一个症状,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症时,即称作喘证。喘虽以肺、肾为主,亦涉及他脏。
喘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之华盖,若外邪袭肺,或他脏病气犯肺,皆可使肺失宣降,呼吸不利,气逆而喘;肺虚气失所主,或肺气亏耗不足以息皆致喘促。若脾失健运,痰浊扰肺以及中期虚弱,或肝气逆乘,或心血不畅等而致喘者均与肺有关。肾主纳气,为气之根,与肺协同以维持正常呼吸,如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则气逆于肺而为喘。
喘证由多种疾病引起,病因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病机性质有虚实两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
喘症辩证要点分以下几点:
辨寒热
属寒者其痰清稀如水或痰白有沫,面色青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四肢不温,小便清冷,或恶寒无汗,全身酸楚。
属热者症见痰色黄、黏稠或色白而黏,咯吐不利,身热面赤,口渴饮冷,便干尿黄,或颧红唇赤,烦热,或发热微恶风,汗出。
辨病位
一般感受外邪、痰浊阻肺、肝气乘肺等所致之肺气壅滞,失于宣降,气逆而喘者,病变为实,病位在肺。
而久病劳欲,肺肾出纳失常,而致喘者,病变多属虚,或虚实夹杂,病位在肺肾两脏。
喘证分证论治分为实喘与虚喘,各自所包含以下内容:
实喘:
风寒闭肺 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宣肺散寒
表寒里热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溲黄,便干——散寒泄热,宣肺平喘
痰热遏肺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痰中带血,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身热,面红,有汗,咽干,渴喜冷饮,尿赤,或便秘——清泄痰热
痰浊阻肺 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呕恶,口黏不渴——化痰降逆
肝气乘肺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平素常多忧思抑郁,或失眠,或心悸,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开郁降气平喘
水凌心肺 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或面色晦暗,春假青紫——温阳利水,泄壅平喘
虚喘:虚喘乃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法以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阴、固脱等法。
肺气虚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或咳呛痰少质黏,烦热口干,咽喉不利——补肺益气
肾气虚 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气不得续,形瘦神惫,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跗肿;或干咳,面红烦躁,足冷——补肾纳气
喘脱 喘逆巨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预后 喘证病因多端,病情复杂,一般实喘由于邪气壅阻,治疗较易,祛邪利气则愈。虚喘为气衰失其摄纳,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易感邪诱致反复发作,往往喘甚而致喘脱,故难治。
中医认为肺心病属胸痹、心悸、痰饮等范畴。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心血阴阳亏损,痰饮淤血阻滞,自心失所养、血脉不畅、阴阳失衡、心阳不振,心火不能下交于肾,使肾失温煦;脾阳虚运化失常;肾阳虚不能主水,水蒸化失司,故水邪泛滥,造成水肿。中医叫水饮凌心、阳虚水犯。所以中医治疗肺心病,以滋补心气、温阳利水,活血通络为主。通过治疗,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肺心病的发展。
采用中医治疗,如孔氏圣德堂家中药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治疗肺心病效果显著,不像西药或传统中药那样单纯杀菌,从而产生耐药菌株,使肺心病成为顽症。它一方面可抑制病菌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免疫球蛋白的淋巴因子吞噬病菌,激活补体,中和毒素,对抗感染,消除炎症,消灭细菌病毒。在根除呼吸系统顽症的同时其药性成分能强效恢复并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功能,构建牢固免疫防护屏障,杜绝再次感染。
温馨提示:如有疑问可拨打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0537-5655599;也可添加专家vx:15689773940免费问诊,关注公众号【孔氏验方】了解更多疾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