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胸膜炎是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胸腔内可有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
胸膜炎的临床症状
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痛常突然出现,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可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亦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胸痛为壁层胸膜的炎症所致,通常出现于正对炎症部位的胸壁。亦可表现为腹部、颈部或肩部的牵涉痛。
由于深呼吸可致疼痛,故常引起呼吸浅快,患侧肌肉运动较对侧为弱。如果发生大量积聚,可致两层胸膜相互分离,则胸痛可消失。大量胸腔积液可致呼吸时单侧或双侧肺扩张受限,发生呼吸困难。
根据胸痛的特征,常可作出胸膜炎的诊断。医生使用听诊器可闻及一种吱吱的摩擦音,称为胸膜摩擦音。尽管胸部X线检查不能显示胸膜炎,但可发现肋骨骨折、肺部病灶或少量胸腔积液。
突然发生的胸痛是胸膜炎的主要症状。典型的胸痛为刺痛,在呼吸和咳嗽时加重,程度可有差异。可仅为隐隐不适,或仅在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脏层胸膜无痛感;疼痛因壁层胸膜疼痛引起。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起因多因为素体虚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肺虚卫外不固,时邪侵袭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邪犯胸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于胸胁,因足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肝经为时邪所扰,故疏泄失职,气机不利,络脉不和,以致饮阻气郁,气不行血,则痰瘀互结:气郁日久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最后导致肺脾肾俱虚。
中医认为病因
1. 外因 正气不足,寒邪袭肺,卫阳受损,肺气失宣,积湿成饮,留于胸胁,悬结不散。或寒郁化热,灼液成痰,闭阻胸胁,乃成斯病。
2.内因 一者为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暴饮过量之水,遏伤脾阳,湿聚为饮。如张仲景所云:“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一者为劳倦伤脾或素体中虚,脾阳失运。水停为饮,结于胸胁。亦有日久化热蕴痰而成本病者。
椒目葶苈汤 让您健康没有痛
孔彪儒教授,现年76岁,出身中医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擅长全息诊疗。重视现代诊断与传统中医辨治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治病不拘成见,据证用药,古方今方兼用,望面诊脉即知病因;辨病因用药,方法新,辨症细,认证确,用药当,自创新法新方疗效卓著,从医近50年,对常见病的治疗药到病除;对各种疑难顽症的救治均有较高建树。
椒目葶苈汤是孔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精心研制的治疗胸膜炎的有效良药。用该方治疗慢性化脓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926例,经用药 3-7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903例,显效者18例,无效者5例。愈后者经随访5年,均未复发。
·因孔教授贡献杰出,孔彪儒教授已被百度百科收录,地址是:http://baike.baidu.com/view/2927136.htm?fr=ala0_1
椒目葶苈汤治疗胸膜炎四大功效
(一)清热解毒 椒目葶苈汤成分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地丁清热解毒。可有效清除胸膜炎患者病灶部位积聚的致病毒素,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
(二)益脾和胃 椒目葶苈汤成分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之功效;茯苓理气和胃,有效缓解患者因肺病日久,下损脾肾,而引起的气短乏力、神疲纳差等症。中医认为:脾胃得运,饮去而喘咳气短除。
(三)疏肝理气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为邪犯胸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于胸胁;因足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肝经为时邪所扰,故疏泄失职,气机不利,络脉不和,以致饮阻气郁,气不行血。制止古具有和解表里,疏肝理气,回阳救逆之功效,有效缓解胸胁疼痛,胀闷不舒,呼吸不畅等症。
(四)泻肺逐饮 椒目葶苈汤中成分葶苈子苦寒入肺径,具有泻肺开壅、化痰之功效;椒目利水消肿、祛痰平喘;猪苓利尿、渗湿、泄热。有效缓解患者饮停胸胁而致的咳嗽气急,呼吸迫促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