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他们不幸患上结核性胸膜炎,在正规医院经过治疗,胸腔积水已经消失,但是身体状况却变得很差,其中较为明显的症状是两腿沉重,全身乏力。他们很想知道结核性胸膜炎到底是不是大病,治愈的难度究竟在哪里?
结核性胸膜炎若轻视将导致难治愈疾病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之所以有上述症状无外乎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治疗初期抗痨药的药量使用不足,这样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胸膜发生丰厚粘连,从而影响肺功能,导致脑部和心脏的缺氧;第二种可能与结核性胸膜炎无关,是由于患者本身可能患有动脉硬化,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者脑内已有小的脑梗塞病灶;第三种可能是患者长期受病痛的折磨,胸腔经过反复抽水,造成营养丢失,再加上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食欲欠佳,营养摄入不足,造成抵抗力下降。
中医舌诊及脉象透视胸膜炎
胸膜炎患者大部分舌红无苔,舌尖偶有芒刺疼痛,舌有裂痕,表现阴虚,另有一部分人出现草莓舌,舌苔比较腻等症状,一般而言,舌红无苔干燥少津是阴亏津少的体现,但舌诊毕竟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因此舌诊要放到全身的征候中综合考虑。阴津者,水液也,需靠阳气蒸化运行方能敷布正常。胸膜炎患者咳嗽,痰多,活动时气喘,夜间咳嗽较剧,平卧时呼吸困难,为肺热引起,阳气大衰,水液不循常道,上凌心肺,下趋肠腑肌腠,舌红无苔非本阴津亏少,实乃阳不化阴,无力蒸腾水液而上泛。故徒养阴而无功,唯温阳化饮而水液敷布正常,中医应清肺降火则舌苔自现。
中医认为胸膜炎患者邪犯胸肺、饮停胸胁、阴虚邪恋、脾肾两虚。寒热往来,身热起伏不退,汗出不解,干咳少痰,胸胁胀痛,呼吸转侧疼痛加剧,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渗出性胸膜炎早期常见脉弦数,弦数,顾名思义,弦指琴弦,每一呼一吸六至或条六次以上的我们称之为数脉,脉弦数就是中医把脉时把手放在患者脉络之上感觉很紧,且脉络细而多,出现此脉象多为肝火旺而肾虚,肺气失宣,干咳少痰,痰热蕴结胸胁,络道被阻,气血不通故胸胁胀痛,呼吸转侧加剧。此为胸膜炎早期。胸膜炎中期患者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甚则气逆不得平卧,胸胁胀闷,病侧肋间胀满,苔白滑,脉弦滑,气机受阻则胸胁胀闷,肋间胀满;转侧胸胁疼痛,胀闷不舒,呼吸不畅,间有闷咳,甚至经久不愈,天阴时疼痛加剧。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此种症状常见于渗出性胸膜炎积液吸收后胸膜粘连的患者。
胸膜炎患者晚期午后身热,颧红盗汗,口于咽燥,手足心热,痰热留恋,日久伤阴,阴虚火旺故午后身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津亏不润则口干咽燥;余邪未清故干咳少痰、胸胁闷痛;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为阴虚邪恋之象。转侧则脾肾两虚,气短乏力,神疲纳差,腰酸膝软,面浮肢肿,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舌质胖淡,脉象细弱。肺病日久,下损脾肾,阴损及阳故见气短乏力、神疲纳差之脾虚及腰酸膝软、面浮肢肿之肾虚见证;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乃肺气不足;舌胖淡、脉细弱主脾肾两虚。
规范化治疗,安全、高效、康复快
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不要嫌麻烦,最好直接到专科医院接受40天以上的住院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一怕用药量不足。
其实国家对此类疾病早有治疗标准,一般来讲是4至5种药物,外加激素类药物。用药量不足不是患者的原因,主要是少数综合医院治疗经验相对缺乏,患者一旦只服用两三种抗痨药和激素类药物,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反而会使之加重。因为激素类药物在中间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使用起来要特别谨慎。当抗痨药使用足量的情况下,它有助于消除炎症,促进胸水的吸收;当抗痨药使用量不足的时候,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会加重结核病的发展。
结核性胸膜炎二怕治疗不规范。如果患者不愿住院治疗,每天乘公交车往返医院和家庭,势必造成胸腔积液反复出水。所以大多数胸科专家都建议患者至少保持40天的住院时间,一旦积水被完全抽干,患者也不要盲目乐观,还要继续卧床休息7天以上才可以巩固前期治疗效果。
运动帮助你治疗胸膜炎
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春季发病较多。引起这种疾病的病菌除结核杆菌外,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胸膜炎分干性和湿性两种,无论是哪一种胸膜炎,在急性期都应卧床休息,采用药物治疗。在恢复期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体育疗法,这样能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患者的体力恢复,减轻胸水造成的肺不张现象。体育疗法还能使胸膜得到轻微的活动,牵引开已经粘连的胸膜,促进胸膜腔中的炎性分泌物尽快吸收,防止发生肺粘连、肺不张等后遗症。
胸科专家在临床上发现,70%以上的结核性胸膜炎是复发。这些老年患者大多在年轻的时候感染过结核,进入60岁以后,忽视或者忘记以前得过此病,在生气或劳累的情况下,休眠的结核菌被激活,从而造成旧病复发。
取中药精华,避西药治疗局限
中医中本病多属“胸痛”、“咳嗽”、“发热”等范畴,外感阳热之邪,邪正相抗,阳盛于外,故发热畏塞。热乘于上,首取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血亏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凝。邪毒蕴结于胸,阻碍气机,脉络瘀滞,血运不畅,致不通则痛,故出现剧烈胸痛,随呼吸运动而加剧,元气亏耗肌腠松弛,津失气摄,则容易出汗,身体虚弱无力,饮停于胸,清阳失于输布,肺气受损,肺络阳气不充,则气促、紫绀、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而不能平卧。
西医对本病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应用抗生素、抗结核、激素等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易损伤肝肾等器官,且不易彻底治愈,易复发或遗留后遗症。除了西医治疗之外,也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或方剂辅助治疗:①属阴虚肺热型的,宜滋阴清热润肺,可选用贝母二冬膏、保肺散、贝母梨膏。②属肺肾阴虚型的,宜补益肺肾、滋阴降火③属气阴两虚型的,宜益气养阴、培元固本。
胸膜炎、胸水的产生是肺气壅滞的结果,因炎液停聚于胸膜内,即为胸水,古称“悬饮”。饮邪迫肺,则发咳嗽气急,呼吸迫促;气滞络阻,肺络不通,则胸痛。故渗出性胸膜炎的产生与肺气壅滞有关。这与现代医学将本病列为肺结核的V型,属炎性渗出的观点恰为一致。
老中医公益献方,功效奇特消肺部炎症!
椒目葶苈汤是孔教授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十几种名贵中草药,针对病情有机地组合而成的复方制剂,经数千例患者放心服用后,治愈率达99%,疗效自始至终用事实说话。现孔教授将该验方免费公布于世,为亿万患有胸膜炎患者所用,深受患者信赖。此方中,川椒能行水、平喘,对水肿、胀满、痰饮、喘息有治疗作用。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逐饮,下气平喘,茯苓、泽泻、燥湿、健脾,淡渗利水,车前子导水下行,通利小便,加少量桂枝助阳气,导利水饮从膀胱气化而去,枳壳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杏仁可宣肺平喘,现气行水之功效,夏枯草能清热散结。
孔教授温馨提醒:目前市场上一些中药单体提取物效果是明显了,但通常作用于疾病的某一环节,不可能产生多靶点效应,且副作用更大,偏离了中药的治疗机理,不建议长期服用。而中药复方的最大特征是整体性和协调性,复方中各药不是机械的混合,而是突出处方的整体性、完整性和有机性,复方是一个复杂体系,起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不一定是一种化学成分,而是许多化学成分的总体作用。当然,对于某一化学成分可能是某一特定药效作用的成分,但不可能是某一"证"的治疗成分。中药验方依赖这些化学成分起到有主次轻重的多靶点、多环节的有机整体协同治疗效果,有效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疗效比单方全面且持久,降低了方中毒性,有效成份含量高,药理成份稳定。
椒目葶苈汤在治疗胸膜炎时患者应尊崇医嘱,按时正确服药,另外,患者在精神上也应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适当户外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调整呼吸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治疗得到最佳效果,此验方功效奇特,口碑良好,孔教授经多年权威总结出其独具功效:
(一)清热解毒 椒目葶苈汤成分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地丁清热解毒。可有效清除胸膜炎患者病灶部位积聚的致病毒素,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
(二)益脾和胃 椒目葶苈汤成分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之功效;茯苓理气和胃,有效缓解患者因肺病日久,下损脾肾,而引起的气短乏力、神疲纳差等症。中医认为:脾胃得运,饮去而喘咳气短除。
(三)疏肝理气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为邪犯胸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于胸胁;因足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肝经为时邪所扰,故疏泄失职,气机不利,络脉不和,以致饮阻气郁,气不行血。制止古具有和解表里,疏肝理气,回阳救逆之功效,有效缓解胸胁疼痛,胀闷不舒,呼吸不畅等症。
(四)泻肺逐饮 椒目葶苈汤成分中葶苈子苦寒入肺径,具有泻肺开壅、化痰之功效;椒目利水消肿、祛痰平喘;猪苓利尿、渗湿、泄热。有效缓解患者饮停胸胁而致的咳嗽气急,呼吸迫促等症。